老王賣瓜一下,最療癒的節目 @olderwisersexier 聽老小姐的話 上新囉!記得給我們五顆星以及刷一下評論好嗎!啾咪喔!
ok接下來講一些比較嚴肅的心裡話。最近因為幫riley四處申請學校,感受到各校校風的明顯差異。以及因為許多學校都需要父母的自薦(自介)更是讓我覺得孩子的未來如果留在台灣實在沮喪。
台灣的國情說這幾年變了很多、卻好像也還是沒有甚麼改變。和我小時候好像一模一樣啊。
李醫師原本就是個比較惜字如金的人,要他介紹自己簡直要了他的命。於是著墨了快40分鐘他也只寫了5行字。接下來的就交給我了。我想或許是教育背景的不同,洋洋灑灑我就可以很興奮的介紹起我自己。從出國留學的過程,到回台灣的工作以及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。甚至連我們前五十大的(常客)podcast節目我也都提到了。(喔當然還有我自己的飾品品牌)
友人看完後揶揄了我們,哪有人爸爸是醫生然後只寫那麼幾句,後面都是媽媽的?重點應該要放在爸爸是醫生吧?聽第一次ok我覺得還好,當同一位朋友幾天後又在說一次時,我心裏其實感到蠻氣憤的。那種氣憤其實伴隨著失望。
失望這世界上這個年代大家還是深耕著職業分貴賤的觀念。在我看來,很多醫生律師寫起來的自介都超無聊的呀!簡直一個公版套出來的概念。
再說,在養育孩子上,媽媽難到不重要嗎?我成長過程每一步都可以知道自己要什麼,喜歡自己在做什麼。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和觀念。
再來就是聽聞有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說「發問太多」,彷彿發問事件壞事一樣。記得在美國的時候,老師只要說,還有什麼問題嗎?或是誰有什麼話要說?沒有全班舉手也大概有90%吧。大家搶著發言的機會。老師們也都是再三強調,這個教室裏面沒有蠢問題!學會問問題、問對問題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,也是需要練習的。總比出了社會才在問蠢問題好啊(?)
以上種種,我真的覺得去學校學什麼科目好像都沒那麼重要了。而是整個學校這樣的小社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觀念。懂得欣賞自己,也不要為了自己不是book smart而感到自卑。
每個孩子都會是something smart.
最後提醒大家,podcast節目追起來喔